20070727

[轉貼] 筵席文人一大論

不是想搞種族歧視,但「臥虎藏龍」四字,恐怕只有中國人才能駕馭得來。

有時候,吃飯的心態,還不過是「食餐飯啫」、「去個飯局啫」、「去飲啫」之類的…但看畢本篇,或許需要「停一停,諗一諗」。
啫:廣東話的助語詞。這裡有點「不屑」之意,即英文的 "Just",上三者分別為 "Just a meal"、"Just a socialization"和 "Just a feast"。諗:廣東話的「想」。

[最佳東方社區] 試論筵席現狀及發展對策

筵席,又叫燕飲、會飲、筵宴、酒筵等,它是人們為社交需要,根據接待規格和禮儀程式而精心編排的一整套菜點。因此,它又被稱為菜點的組合藝術。

一、筵席的現狀

(一)筵席的結構

筵席是一種高級的飲宴形式,與日常就餐有著明顯區別。筵席具有聚餐式、規格化和社交性的特徵,是烹調工藝的集中反映,飲食文明的表現形式。

筵席款式豐富多彩,但從它的用料上,通常需要由鮮果、乾果、冷菜、大菜、熱炒菜、甜菜、點心、飯菜、茶酒等構成。

(二)筵席的種類

中國筵席歷史悠久,是中國烹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筵席是在古時祭祀的基礎上演變、改進、發展而來的。據記載,筵席萌芽于虞舜時代,距今約有四千多年,經過夏商周三代的孕育,到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了。自秦漢開始,在商周舊制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許多宴飲花樣,眾多名席脫穎而出。如在王室中就出現了大享明堂宴、帝王登基宴、冊立後妃宴、上皇千秋宴、封賞諸侯宴、宣賜百官宴、燒尾宴、遊獵宴、會盟宴和千叟宴等等。

筵席的種類繁多,劃分標準不一。常見的種類有:

1、按地方風味分類,可分為魯式筵席、川式筵席、粵式筵席、蘇式筵席等。
2、按菜品數目分類,可分為三四席、四六席、六六大順席、九九長壽席、八八席、七星席、十大碗等。
3、按主要用料分類,可分為全龍席、全鳳席、全虎席、全羊席、全魚席、全鱔席、全素席等。
4、按時令季節分類,可分為除夕宴、端午宴、仲秋宴、重陽宴、春季筵席、夏季筵席、秋季筵席、冬季筵席等。
5、按辦宴目的分類,可分為結婚宴、祝壽宴、喬遷宴、謝師宴、滿月席等。
6、按主賓身份分類,可分為國宴、外賓筵席、民族領袖筵席、社會名流筵席等。
7、按人名分類,可分為孔府家宴、北京譚家宴、大千宴、東坡宴等。
8、按處所分類,可分為車宴、船宴、野宴、遊宴、醉翁亭宴等。
9、按名著分類,可分為紅樓宴、金瓶梅宴、水滸宴等。
10、按仿製年代分類,可分為仿唐宴、仿宋宴等。
11、按筵席的特徵分類,可分為中式傳統筵席(包括宴會席和便餐席)、中西結合筵席(包括冷餐酒會、雞尾酒會等)。
12、按筵席的規格分類,可分為普通筵席、中檔筵席、高級筵席、特等筵席。
13、按頭菜名稱分類,可分為燕窩席、海參席、魚翅席、鮑魚席、猴頭席等。
14、按風景勝跡分類,可分為長安八景宴、洞庭君山宴、西湖十景宴等。
15、按文化名城分類,可分為開封宋菜席、洛陽水席、成都田席等。
16、按名特原料分類,可分為長白山珍宴、黃河金鯉宴、廣州三蛇席、昆明雞粽席等。
17、按八珍分類,可分為山八珍席、水八珍席、禽八珍席、草八珍席等。
18、按彩蝶分類,可分為喜慶宮燈席、金杯閃光席、龍鳳呈祥席等。
19、按少數民族分類,可分為蒙古族全羊宴、朝鮮族狗肉宴、赫哲族鰉魚宴等。

(三)筵席的現狀

中國烹飪源源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素有“烹飪王國”之稱、“吃在中國”之說。
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們在製作筵席時往往不考慮它的內部結構,只重視筵席排場、闊氣,這就容易導致菜多量大、鋪張浪費和營養結構不合理現象的發生。其具體表現如下:

1、“虎頭蛇尾”,捨本逐末
冷菜的質和量超過了熱菜,“三板斧砍過後再無真招”。菜肴偏重於花色,忽視了菜肴的靈魂——味。
2、喧賓奪主,比例失調
熱炒菜與大菜分不清,大菜不大,熱炒菜不小,主次不分,各自為政。
3、重葷食輕素點,不顧營養
主人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慷慨解囊,大魚大肉的上,忽視蔬菜、豆製品、麵點,筵席的菜點主要或幾乎完全是由動物性原料和山珍海味組成。在普通筵席中,脂肪的熱能可高達總熱量的60%左右;高級筵席的蛋白質可高達40%左右,而碳水化合物在兩類筵席的熱能不足20%,這就造成筵席菜肴的脂肪比例過大,碳水化合物過少,三大營養素的營養結構不平衡。
4、“有名無實”,附庸風雅
明是中檔,偏充高檔,眼高手低,力不從心,把東西南北古今中外的名菜亂翻花樣,生硬地拼湊在一起,搞出的東西四不象,這與筵席要求大相徑庭,令人啼笑皆非。
5、圖排場,講闊氣,菜品總量失控
主人為了顯示熱情好客,往往要在筵席中安排足量的菜點,並且在就餐後有大量剩餘。尤其是在公款宴請時,更是大吃大喝,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
6、就餐形式不夠合理
在筵席上,眾人同夾一盤菜,再加上互相讓菜,難免會造成病菌或疾病的交叉傳染。

二、筵席的發展對策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筵席也在按照它本身的規律發生著變化。為了滿足人們對筵席提出的科學、營養、衛生等要求,我們必須對筵席結構進行改革。筵席結構改革要遵循它的內部規律,本著繼承、發揚、開拓、創新的原則,處理好繼承與創新、普及與提高的關係,讓筵席富有時代特點。具體做法是:

(一)提倡繼承中的創新

縱觀筵席的發展,既有它的歷史延續性,又有它發展的階段性。對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筵席,如滿漢全席、全羊席、全素席、野味席、燕窩席、魚翅席、海參席等,我們要從中吸取精華,在繼承中創新,賦予它新的生命。例如,人們從清代的全羊席(又名全羊大菜)得到啟發,到現在為止,已製成了全龍席(鱔魚)、全鳳席(雞)、全虎席(豬)、全麟席(鹿)、全鴨席、蛇宴席等等,使筵席品種豐富多彩。

(二)提倡合理營養

合理營養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平衡膳食。

我國的傳統筵席,只注重菜點的形和味,而忽略了它們的營養組成和配合。現在,我們在設計筵席的時候,就要以營養學為指導,既要發揚筵席的傳統特色,又要提高整個菜點的營養水平,達到合理營養。具體做法是:

1、廣泛取材,精心製作
由於氣候、土壤等條件的不同,各地的物產都有自身的特點,而每一種烹飪原料在營養上也各有所長,各有缺陷,只有選擇多種烹飪原料(在選料時,應儘量選擇當地的優質原料,除選用雞、魚、肉、蛋類以外,還應選擇內臟類、豆制類、食用菌類、蔬菜、瓜果等),在營養上取長補短,相互調劑,才能改善和提高整席菜肴的營養水平。
2、科學配菜
配菜是菜肴製作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實現合理營養的重要環節。配菜要講究科學。
在設計筵席時,首先要考慮到就餐者的生理需要。如就餐者有高血壓、冠心病,在給他們配菜時就不能選用高蛋白高脂肪的原料(如肥肉、內臟、蛋黃之類),而應選用含鈣、磷、維生素較多的蔬菜、瘦肉、蝦米等搭配,如雞絲燴菠菜,這樣既營養豐富,又有利於身體健康。
一盤菜的營養價值是由主料、調料、烹調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在傳統筵席中往往是“主多輔少”,葷重素輕。為了提高菜肴的營養價值,在配菜時,要適當調整主輔料的比例,多配一些素重葷輕的菜肴,以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3、重視羹湯、麵點的營養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筵席習慣是“喝酒吃菜”,一桌筵席要設計十幾道甚至二、三十道菜,而主食只有一道,點心更是可有可無的。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在羹湯、麵點上下工夫。

俗話說,“吃飯先喝湯,不用找藥方”。在筵席的開始,設計一道可口的羹湯,是符合飲食科學的。為了彌補人體攝糖量的不足,還應根據筵席規格,設計1至2道點心或小巧玲瓏、造型別致美觀、味美可口的風味小吃。主食以花卷(標粉)、麵條、大米等佐食,以儘量滿足人體需求。

另外,配菜還要考慮到就餐者的年齡、性別、職業、身份以及季節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人體熱量的消耗、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飲食心理狀態。

(三)提倡分餐制

分餐制是在現行的進餐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大體可分為以下方式:

1、單上式
所有菜點都是每客一份,無論是冷菜、熱菜還是點心、水果。在每道菜上桌前,由廚師或服務員按每客一份裝盤或小碗,然後按上菜順序上席。
2、分餐式
在餐桌上擺上公用筷、勺,由主人或服務員將菜肴分給客人食用(整雞、整鴨等大型菜肴,應事先由廚師改刀後碼成原形,大盤上席再分)。
3、自選式
在每位就餐者面前擺上兩套筷子、湯勺和一隻小湯碗,其中一套筷子、湯勺供客人食用時使用。菜點仍按傳統方式上桌,餐桌最好是帶轉盤的圓桌,把菜點放在轉盤上,由主人和服務員轉動轉盤,供客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食量,選取適量自己喜食的菜點。

(四)提倡“以所長之菜”的風味待客

筵席要講究色、香、味、形,要以“味養”為主,充分發揮“風味”在筵席中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由於氣候、物產和風俗的差異,各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愛好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大致形成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格局。把不同的風味適當應用在筵席之中,便能使筵席豐富,形式新穎,並富有地方特色,形成筵席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如濟南風味筵席:
冷菜:熗蝦餅魚鬆、銀魚拼海蟄、鹽水蝦拼芹菜、開洋拼螺片。
熱菜:糖醋鯉魚、奶扒魚翅、德州扒雞、醬燒全鴨、清湯魚肚、銀耳菊羹。
點心:高湯水餃、金絲面、水果。

(五)提倡“四菜一湯”

早在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提出了筵席“三反對三提倡一注意”的主張。其中之一是反對食前方丈,多盤疊碗的“悅目之食”,提倡視廚力而行,以四五味待客為宜。

“四菜一湯”的配置是強調四個大菜在整桌筵席中的主導地位。近年來,改變傳統的筵席方式,用四菜一湯為主要內容的筵席方式來招待賓客,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幾份外國國宴的菜單值得借鑒:

一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宴請中國領導人的功能表:烤麵包、鴨肉清湯(法國風味)、比目魚卷、特製牛排添黃醬、黃油土豆、菊苣沙拉、特製杏子凍和點心、咖啡。
二是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宴請中國領導人的功能表:海味拼盤、仔雞、烤番茄、青豌豆、冰凍檸檬精。
三是英國女王宴請中國領導人的功能表:熟蛋蘆薈、燴雞和雞肝、炒飯,配菜有胡蘿蔔、菠菜,甜食為雞蛋布丁,另有草莓、乳酪。

(六)講究餐飲文化,塑造筵席品牌

從古至今,我國非常重視餐飲文化。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皇壽筵”以飲九杯壽酒為序,把菜肴等和文藝節目有機地組織起來:

⑴第一杯酒:唱歌、奏樂、獻舞、祝壽。
⑵第二杯酒:同上。
⑶第三杯酒:演雜技百戲。下酒肉、鹹豉、爆肉、雙下駝峰角子。
⑷第四杯酒:演雜劇。上菜:炙子骨頭、索粉、白肉胡餅。
⑸第五杯酒;琵琶獨奏、兒童舞、演雜劇。上菜:群仙炙、天花餅、太平吡咯、乾飯、鏤肉羹、蓮花肉餅。
⑹第六杯酒:足球表演。上菜;假黿魚、蜜浮酥捺花。
⑺第七杯酒:女童採蓮舞、演雜劇。上菜:排炊羊胡餅、炙金湯。
⑻第八杯酒:群舞。上菜:假沙魚、饅頭、肚羹。
⑼第九杯酒:摔跤表演。上菜:水飯、簇丁下飯。

以上既反映了宋王室驕奢淫逸的生活,又反映了筵席與文化有機地結合。

講究餐飲文化,塑造筵席品牌,我們不妨進行以下的嘗試:

⑴以運河飲食文化為紐帶,借南水北調之際,大力發展運河宴、金瓶梅宴、水滸宴、微山湖魚宴、乾隆南巡大宴,使魯菜流向大江南北。
⑵因地制宜塑造筵席品牌。如在山東曲阜,深入開發“孔府宴”系列,認真研究孔府家宴、喜宴、壽宴、便宴、如意宴等“孔府宴”的時代要求,使其貼近大眾;在山東鄒城,可以挖掘整理“孟府宴”系列;在省城濟南,可以挖掘整理“名泉宴”系列;在山東濰坊,可以挖掘整理“板橋宴”系列等,塑造當地的筵席品牌。

綜上所述,筵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要走大眾化、多樣化、多變化的道路。筵席改革要本著繼承、發揚、開拓、創新的原則,使筵席跟上時代的步伐,富有時代氣息,更好地為改善人民生活、增強民族體質以及國際友好往來服務。

附:主要參考資料:
[1]陳永清,《筵席知識》,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2]陳光新、王智元,《中國筵席八百例》,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相關鏈結】

老濟南的宴席場面

古城濟南的宴客風俗,多沿襲傳統。20世紀30年代成書的《濟南大觀》所記“中餐宴會”的排場是:

主人宴客,有在家,有假飯莊者,以整席之肴饌餉之。屆時,主人應先到,以便迎迓。被邀客人後至。奉茶,讓座。俟客齊,按客次序,送酒,聲請入席。其向外方,位之左為首,坐右為次座;左為三次席,之右為四座,其餘以次遞推,以最末之一座為主座。讓坐畢,飲酒,猜拳,舉箸勸食。席終用茶。客向主人致謝而去。

在大飯店裏舉行的宴席雖然各有特色,但一般也有通行的定例:先上涼菜,再上大菜,飲酒之後吃飯。

一位老廚師至今還能憶起當年大宴席的具體場面。這是一個在夏季舉行的宴席:

先上涼菜“拼八寶”,也叫“四雙餅”,用8寸盤,一盤放兩種,8種原料,8種口味,每盤一葷一素,色彩要合理搭配,擺放整齊。飯店裏以涼盤為“開場白”,代表飯店的面貌與水平,儘量做得好看好吃。所以,稍大的飯店都設有專做涼盤的碟子房。

此後上菜的順序是一個“大件”跟隨兩個炒菜“行件”,中間穿插湯菜和點心。

一大件:一品燕菜(廚師稱燕窩為“燕菜”)。清湯銀耳,或奶湯銀耳。兩行件:煎靠蝦段、油爆雙脆。
二大件:扒魚翅。兩行件:幹焙雞鴨腰、宮保雞丁。
拴腰點心(居四個大件的中間,因此叫做“拴腰”):綠豆糕、炸酥盒、涼糕、麻團。
三大件:烤鴨。兩行件:雞絲蟄皮、糟煎魚片。
四大件:松鼠桂魚。兩行件:釀銀瓜、杏仁豆腐。

其規矩是魚菜放在最後,接著是甜菜,上過甜菜,顧客便知道菜齊了。

宴席上的飯有米飯、麵條和水餃,俗稱“老三樣”。另外還有花卷、三鮮燙麵餃等。稀飯是冬天小米粥,夏天綠豆湯。上稀飯要擺上白糖。

結婚的喜宴,涼盤要上“龍鳳呈祥”、“鸞風和鳴”等吉祥拼盤;三大件要突出整雞、整魚、瓦塊肉。

壽宴上必有壽桃,最後吃長壽麵。有錢的人家要上桂魚,討個大福大貴的口彩。上涼盤時要上“壽比南山”和“松鶴延年”拼盤。


不愧是「最佳東方社區」。

2 則留言:

匿名 說...

Very interesting reading... is this from a chef's graduation thesis?
I hv problem understanding terms in section 1.2...
Love section 1.3, should be use as reference by all banquent chefs.

Q 說...

Don't really think it's a thesis tho...really impressed by the depth of this piece of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