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30

我和我的山東包子:京香餃

除了被誤認作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甚至越南人之外,在國內,Q卻只會被誤認作山東人 -- Q 酷愛包子和饅頭的程度,足以教人咋舌。

總是在人家「落場」的時間才來,某程度上總預期著畢太太給Q同一個答覆:

「包子還在做呢,你晚一點才過來吧。」
山東大包(前)、山東素包(後)

山東大包在香港比較可以吃到的機會比較少:工序比較多,價錢賣不高,且會吃的比較少。印象中只有鹿鳴春和泰豐廔會弄(還有一間在銅鑼灣的,可是忘了),還要預訂才有得吃。
即叫翻蒸、麥粿形的山東包子,有粿粒般大的肉丁、冬菇丁、粉絲、木耳、大蔥、大蒜、香菜、黃芽白(抑或娃娃菜?)。整個大包的味道,鹹多於甜,麵醬也剛好,不太鹹…著實畢先生「太輕手」了。

不知何故,竟聯想到海派的四喜烤麩。(見下

山東素包的味道也不錯:看來亦相當足料吧。

要吃的還有自己揉麵、(多數)一小時內包的山東鮮魚水餃、京香韮菜鮮肉水餃、北京羊肉水餃等。

其實,山東並沒有香港人所謂的「山東大包」的。

京香餃 Home Town Dumpling
香港半山堅道102號地下
(852) 2517-0969

另,看到一篇有關「烤麩」的文章,蠻有意思:


  如果上海警察抓住兩個人,一個是上海人,一個是外地人,使盡任何辦法都不能辨別出其中的外地人的情況下,就還有一個辦法,拿出一團面筋來讓他們辨認,說是面筋者,就是外地人,說是烤麩者,便是上海人。如果兩個人都說是烤麩呢?就讓他們說出是什么做的,說是面做的,定是外地人,說是豆做的,則是上海人。上海人,永遠都認為烤麩是豆制品,而不認為烤麩是源於麥子。

  烤麩是什麼呢?外地人,不大容易搞明白這道上海名菜,我曾在天涯閑閑書話上發帖問上海網友塞壬什麼叫烤麩,她說就是到處有賣的一大團的那個東西。另一位網友則說我,不知道烤麩,美食的段位要下降一檔。的確如此,如果沒嘗過上海的烤麩,廣州的沙河粉,北京的爆肚,重慶的毛血旺,武漢的熱乾面,昆明的過橋米線,長沙的剁椒魚頭,東北的爛燉,烏魯木齊的拉條子,濟南的九轉肥腸,太原的搓魚兒,開封的灌湯包,南昌的三杯雞,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南京的鴨血湯,成都的回鍋肉,貴陽的花江狗肉,呼和浩特的筱面,西藏的糌粑,銀川的胡辣羊蹄,西寧的烤鰉魚,青島的花蛤,溫州的江蟹生,蘭州的靖遠羊羔肉,福州的醉糟魚,合肥的沙地馬蹄鱉,揚州的炒飯,海口的文昌雞,那總歸是不要談吃的。

  上海的烤麩確實也是一言難盡,一道菜它還要分本幫與海派。本幫稱上海烤麩,海派稱四喜烤麩,而四喜烤麩尤講究做工細膩,咸甜香醇。烤麩是用面筋發酵蒸煮而成,呈海綿狀,此乃原料,便是上海網友塞壬說的一大團的事物。有了烤麩,還須細做,四喜烤麩要配干的香菇、木耳、黃花和鮮筍。做四喜烤麩,須挑有彈性且清香者為好,手工撕成厚薄均勻的小塊,鹽漬一小時左右,洗去鹽,沸水煮兩分鐘,甩干水分,八分熱油炸透。重起鍋,少許放油,擱烤麩,倒入高湯,再投入干的香菇、木耳、黃花和鮮筍蓋鍋大燜二十分鐘。又將醬油和糖調好,中途放入,收汁起鍋里擱一點蜜。這,便是著名的海派四喜烤麩。

  為什麼上海人會以為烤麩是豆制品呢?這大約要追溯到那個購買食品需要糧票、油票、豆腐票的時代,該時代上海買烤麩用的是豆腐票而非糧票,而烤麩又指定由豆制品廠生產,這如何不讓上海人認為他們的親愛的烤麩是豆制品呢?只是至今仍沒有找到烤麩的起源,那肯定是會有一個說頭,比如叫花子雞、狗不理包子,都是有非常明確的起源的。現在上海常見將烤麩寫成烤夫,這也可能是指麥為豆的伏筆,烤麩兩字一看就通,透過字根見本質呢,原來是做烤麩,是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面粉,而后在水中搓揉篩洗而成。

  有道是,麩非夫,豆非麥,上海人民會做菜。四喜烤麩,上海名菜。

《江南時報》 (2005年03月15日 第三十版)

20070626

agnes b. le pain grille

世間上最難纏的,便是女孩子的嬌嗔 -- 對男孩子也是,對女孩子亦然。

因一個女孩的嬌嗔,Q再度踏足這間印象不大好的店。

雖然佈置高雅,但並不代表坐得舒服:一件應粗不粗、應幼不幼的 Chestnut Cake,一杯壽命只得五分鐘的埃塞俄比亞/伊索比亞咖啡(Ethiopian Coffee),一次又一次漏單…再加上吃了多次閉門羹之後的一個爽約,終結了是次飲食之旅。

agnes b. 可能對香港情有獨鍾,可是,Q對香港的 agnes b. 難以情有獨鍾。
連 le pain grille 在內,香港已有不少 agnes b.「世界唯一」的專門店,如 FLEURISTE(花店)及 la Maison sur l'eau(旅遊概念店),另還有 agnes b. CINEMA!、agnes b.'s librairie galerie、agnes b.'s sponsorship...
agnes b. le pain grille
香港銅鑼灣禮頓道111號地下(la Maison sur l'eau 低層)
(852) 2577 2718

20070625

沒有深度的英國菜?

英國菜沒有深度,幾乎世界公認 -- 分別可能只在於「最沒深度的」到底是英國、美國,抑或德國。

英國菜,想來想去,不礙乎 Fish and Chips 伴以很多啤酒、一個很 heavy 的 breakfast、一個很標準的「常餐」(前菜、主菜、甜品)…就連主菜也來一個鐵三角(肉、薯、菜)。其實早餐也是不礙乎肉薯菜再加多一份肉薯菜,那…早餐即謂「常餐」,但常餐又不及早餐。 英式早餐,份量之巨,份量之多,蛋之變化,多(士)之變化,難怪一天只能吃一餐,一天情願吃這餐 -- All-day breakfast 是也。

若用法國菜、中國菜作一個比尺,英國菜當然沒啥深度;但當炸魚薯條榮升成「英國國粹」的時候,那「小吃變上菜」的台灣和新加坡,何嘗又不是一樣?

可憾的是,英國人跟中國人(尤其是香港人)一樣,一樣媚外:兩地最出色的餐館,也不是 / 不算是做本地菜的
1. 所有落地番邦菜總會受本土文化影響,已跟其原形不一; 另,粵菜、飲茶跟「香港菜」能劃上等號嗎?有點懷疑
2. 除非香港想仿傚新加坡,仿傚到一個地步是要把菠蘿包變成「區包」吧

(「港式菠蘿包」、「港式奶茶」等,老早在世界各地成巷成市,備受追捧)
另,北京做得最出色的不一定是京菜;上海做得最出色的也不一定是本幫菜…

一個菜系,烹調簡單,味道簡單,就是罪過嗎?

如果味道搭當得宜,材料新鮮得宜,又有何不可?

唯一罪過的,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自抬一下不值一哂的身價。

英國菜,從來都只是 too simple 而不是 too naive -- 除非遇到一個食不知味的食客。

20070619

香港人的鳥結糖:新雄雞

不知何時,鳥結糖(Nougat)變成「悉尼手信」。
(悉尼又好,雪梨又好,別正字了…哈!)
Q字頭的土炮由始至終都覺得兩者風馬牛不相干,「大纜都扯唔埋」…直至發現「悉尼手信」原來是「悉尼(唐人街)手信」。

「鳥結糖」並不是「了結糖」(廣東話同音),只是「扭結糖」的美名。鳥結糖,國內又稱「牛軋糖」,「相傳」是中國「發明」的。
其實啥發明不發明的,每一個地方總會有相似而不盡同的產品吧…別來那一套「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了。(雖然Q非常重視祖國文化!)
言歸正傳,國內的牛軋糖,相傳是明朝舉人商輅把有麥芽糖、花生、米殼等的捏成牛的形狀而得名;單憑這點…似乎這個(根本)沒有牛奶的牛軋糖,跟香港人熟悉、有牛奶的鳥結糖不相同。(似乎國產「大白兔」還較近似些)

現在的鳥結糖,通常切成條狀,包裝時先裹一層米紙,方便進食。

好吃的「鳥結糖」,可以有很多:澳門的 Cherikoff(車厘哥夫)、西班牙的 turrón、意大利的 torrone、德國的 schmelz-schokolade(維也納鳥結糖?)、部份中東的 sesame halva…(好像台中那邊也蠻盛的)

但好吃的「香港鳥結糖」…好像「明星三缺一」似的。

皇后餅店?太普通了吧。

其實心目中只有一間 --
這間在愛民村的分店,(至少)已踏進第二十個年頭。認識它的時候,斜對面還是「小朋友樂園」、「民天酒樓」,「麗斯餐廳」仍是高級餐廳的年代。
註 1:「小朋友樂園」是舊式「歡樂天地」、「美國冒險樂園」的迷你版,規模不及現在美國冒險樂園的二十份之一;八十年代時,那裡還有碰碰車玩…非常誇張
註 2:「民天酒樓」在開村時期已經存在,格局跟現在油麻地的德如酒樓相近(有超巨型水晶吊燈);與小朋友樂園為鄰,亦與小朋友樂園一樣,大概是在 1997-98年間,香港受亞太區金融風暴所影響而結業。該址現已轉了三、四手,但人流始終不及「愛民大酒樓」、「民天酒樓」並存時的光輝歲月
註 3:「麗斯餐廳」,愛民村唯一的西餐廳,曾是區內高價西餐廳。餐牌、價格的「十年如一」,力證它由盛變衰:「麗斯」已於2003年間結業。該址…托領匯之「鴻福」,現為大快活

這裡的鳥結糖,不用真空包裝,不用放入冰櫃,也沒有有效日期:(一)它的鳥結糖日日新鮮製造;(二)有米紙的關係,似乎溶化不是一個「大問題」(當然,建議放在陰涼處);(三)這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哼哼,反正你們不消三兩天便吃清光,「有效日期」幹啥?

這裡的鳥結糖,不甜不膩,是較煙韌、少巧、花生軟中帶脆的那一種;十年前如是,十年後亦如是…只是不明白它為何老是把包裝紙翻轉來摺疊。
只希望它不會有朝一日,消失風雨中。

新雄雞麵飽公司(總店)
九龍觀塘牛頭角道 249 號舖
(852) 2758-1550

新雄雞麵飽公司(分店1)
九龍何文田愛民村愛民商場地下G5B舖
(852) 2714-7250

新雄雞麵飽公司(分店2)
九龍何文田愛民村愛民商場1樓F20A舖
(852) 2714-7250

20070618

反轉日本鐵道お弁当之旅

是次「反轉日本鐵道之旅」 ,就以「反轉日本鐵道便當之旅」作個小結吧。

除了立時吃在肚子裡的東西外,唯一買給自己的,便是…
鐵路便當其實不是啥特別的東西。說穿了,便是一個飯盒。日本人的便當可分為「溫暖牌」(家庭で作る手作り)和商品式(市販される)兩大類,也有相關的歷史。跟台灣的鐵路便當、國內的車卡盒飯不同的,當然是其賣相和令人眼花撩亂的程度(尤其是在東京的車站,各地的便當都有):
東京上野駅商店內

日本人對便當的嚴謹程度,從他們的「駅弁屋」(日本鉄道構內営業中央會公式サイト)的成立而略知一二。

當然可不能要求到「松花堂弁当」水平的便當,但一般餐廳、外賣的「仕出し弁当」已經教人咋舌(試想想,便當之中還有大碗的(大盛り)、健康的、青葉の宴(季節限定)、懐石弁当(汗)…):

鮨膳児玉(JPY1,000) さつま風土記弁当 鹿児島中央駅內 099-254-7300

伊達卷詰め合せ(JPY400)釧路豆地藏 北海道釧路市JR釧路駅構內 0154-23-7026

棒鮨せつと(JPY700)とらや寿司 鹿児島市アミウ パラサ鹿児島地下1/F 099-252-0300



最喜歡的,還是這個…

20070616

店如其名:Take A Break Cafe

在奇香冰室、勝利小廚的另一方,以前夏銘記的位置,有這間小店。
看著它裝修,看著它試業,也看著它成長 -- 看著它的成功,也真替它高興。
一如圖中所見,店子窗明几淨。週日早上來光顧的,不是鄰里街坊,便是教會教友。
端來的健康早餐,是「凍鮮奶高纖燕麥」。熱燕麥同凍燕麥的分別,除了「熱鮮奶高纖燕麥」其實是熱的牛奶麥皮之外,凍的會配即食乾果。這裡用的都不是次貨:麥皮、麥條新鮮之餘,乾果中還混有片片椰子的薄片 -- 一種港式穀麥早餐中(現在)比較少見的食材(反而美加那邊的 museli 則非常普遍)。另附的健康餐包,是甘筍包:胡蘿蔔一粒一粒的,很實在。
跟餐的美式咖啡是即研的:雖水份比例較多,還可以接受 -- 至少你可不能要求它做出大師級的手藝!

適當的色調、光線、音樂襯託下,坐得舒服,也吃得稱心如意。

Take A Break Cafe
九龍何文田自由道6-8號2A舖(勝利道入)
(852) 2194-0829

20070614

這一天,地球人在吃甚麼

從朋友的網誌看到的,嘆為觀止,不過…很像 Product placement!


謝謝ET分享!

把日本帶回家 手信特產指南

買手信,食落肚最實際。

要買香港(好大機會)買不到的手信,有幾個竅門:
1. (當然是)去偏門的地方;
2. 去不是為遊客而設的店子,如民用菜市場、魚市場、民營小商店(如香港辦館的那種)等;除了可以買到當地日用的東東外,價格也相對比百貨公司的便宜;
3. 不用買而又可以當手信的,是各車站(駅)的時間表(時刻表)、車票套(各站不同)和全國各地的旅遊紀念印(這三者均地區限定!);
4. 要買「地區限定」、「季節限定」的產品;
有一點要注意的:「北海道限定」跟「北海道特產」不同 -- 日本貨物上使用「限定」是有限制的,所以「北海道限定」基本上只有在北海道區內有售,而「北海道特產」則在全國(甚至國外)有售;
可是,近日吉之島的「沖繩食品展」卻打破了先例…現在要買「日本限定」的東西似乎(更)難上加難…
5. 另,基本上沒有「東京限定」、「大阪限定」、「京都限定」、「札幌限定」之類的;不過,有「東京駅限定」…的包裝;

Q當然對「北海道限定」、「九州限定」等如此「大範圍」的產品當然沒啥興趣;找來的,當然是一大堆的… 看看您拿了那一樣!

本州
東京:淺草神社三社祭限定的人形燒
即吃的當然有世界各國的名店、東京燒餅、老店的壽司和吉列豬排飯、餃子…
青森:蘋果…乾和蘋果…汁(因為新鮮的青森蘋果(林樆)和特級蘋果(王林)都給Q吃光了!)還有釀有海膽和帶子的墨魚筒和在「青森的廚房」(青森的菜市場)買到復刻版、小朋友玩的果汁軟糖、黑糖軟糖…
大阪:(肚內)蟹、水母(河豚)、拉麵
京都:(肚內)豆腐、腐竹、黑豆…
新潟:笹(ササ)製的和果子和洋果子

九州
福岡:博多限定的和果子、辣明太子蝦餅
沒買博多拉麵 - 一來全都吃進肚子,二來香港有乾貨
如果直接回港,一定要買燒酒和辣明太子

宮崎:宮崎限定的芒果糖、和果子
如果直接回港,一定要買新鮮的宮崎芒果
鹿兒島:黑豬的加工品
如果直接回港,一定吃/買剛弄好的黑豚肉…生的怎過關?

北海道
札幌:沒啥「札幌名物」- 蟹、札幌拉麵、白い恋人…都不買了;還是吃杯雪印特級牛奶冰淇淋來得實際!
「北海道限定」的有含爆炸糖薄荷味的巨型明治巧克力、札幌啤酒糖、紅酒糖、微波爐用的起司焗薯…
如果直接回港,Q一定會買新鮮的夕張蜜瓜、吃一碗旭川拉麵…(是次去不了旭川,嗚嗚)
小樽:想買…啤酒!(一來多喝酒的朋友,二來小「樽」很美)還有一家家叫 Le TAO 的巧克力店也值得去
釧路:(又是)一肚子的鮮味海產,一肚子的勝手飯
函館:函館限定的和果子、海帶(昆布)…餅(還有肚子裡的活墨魚、鹽味拉麵、海膽、三文魚籽…)

四國
(肚內無盡的)讚岐烏冬

是次「反轉日本鐵道之旅」使費最多的,不是食,不是宿,也不是車費…而是買給大家的手信。
其實也便宜得難以置信

總要在雨天:上海喬家柵飯店

銀絲卷銀絲卷,應該跟「千絲萬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吧。

從小,小Q已開始每事問,尤其是銀絲卷:

「銀絲卷是怎樣來的?」
「銀絲卷是怎麼樣的?」
「銀絲卷的銀絲在哪?」
「銀絲是用甚麼做的?」


漸漸的,人人未見小Q背影,已先逃之夭夭。

為平息風波,Q媽從超級市場買了一盒「利川」出品的銀絲卷;一切,與普通白饅頭無異。
(正是香港利川湯丸的那「利川食品有限公司」;除湯圓外,另生產冷凍的蓮蓉包、麻蓉包、叉燒包、奶皇包…)

小Q好生失望。

從此,小Q不斷地「打爛沙盆問到篤」,發揮問不到篤誓不罷休的精神 --

可惜,依然不果。

為安撫失落的小Q,Q媽又買了盒銀絲卷給小Q。

「小Q,今次準沒錯的了。」

一切,銀絲卷果真有「銀絲」-- 一條條白色的「毛毛蟲」麵條,醜陋得教人咋舌,矯揉得非常造作。

難道銀絲卷跟龍鬚糖一樣,只是一個浪得虛名?
(小學二年級的版本)

綿綿細雨下的今天,或許Q終於找到了答案 --
這家「喬家柵」,其實從小就光顧,也親歷過它數次喬遷。它的銀絲卷從小就吃,但硬是吃不出那味兒。

端來的銀絲卷,跟平日的不同:口感非常好,面香且甜…一切,見到的再不是一條條的毛毛蟲,也不再是一塊塊死硬硬的麵糰 -- 銀絲自然流露,從麵團中散開…

除歸功於師傅拉麵的鬼斧神工、醇醇豬油香澤之外,還得歸功於老北京的朋友 -- 老酵。

老酵(又或老肥、面頭、引子、老面、面酵等)是一種中式的天然酵母。不同於乾酵母,老酵的發酵程度很受溫度、濕度影響;老酵發酵的時間也長,往往需要「過夜」-- 即或找來北京的老師傅來弄,也不敢百份百保證會發得一個好嗆麵饅頭。

老酵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它產生的酸味 / 酸性;由於發酵的程度不一,所以即或把粉團發酵後弄成鹼麵,也不保證能否中和酸性,或者過度鹼性。

這個逗人歡喜、「味道限定」的銀絲卷,才不過港幣七大圓而已。

教人難受的天氣,換來教人快慰的銀絲卷,算不算另類的天公造美?

上海喬家柵飯店 Shanghai Kiu Ka San Restaurant
九龍紅磡湖光街 1 號聯盛大廈龍圖閣地下(寶其利街入)
(852) 2362-5586

20070613

如果不是星期天 @ 九份

在台灣覬著的四天,只有在台北邊郊的九份才真正地引起我的興趣。

九份,位於台灣台北縣東北部,環山面海。九份那一帶的天氣,總是天沈沈雨濛濛的,若能碰到極好的天氣,大概是極少數。九份「九份」,是因以前住下九戶人家,因貨船運送貨物時習慣把貨物分成九份,而得其名(唉,就是因為事前沒做功課,把它和另一處想到的「十份瀑布」搞在一起了)。

九份於光緒年間被挖得金礦後,成為台灣的採金中心,得了「小香港」的美名,但因掏金熱的逝去,九份亦因此一度被遺忘。近年,因電影劇的取景、電視台的報道,已漸變身成旅遊區。

已開發為旅遊區的九份,當然知道有可能要面對的種種 - 多旅客、差衛生、高物價…所以,特別挑了星期天的傍晚才蕩進去。

乘車至瑞芳站,再轉小巴至九份舊道站。天沈沈雨濛濛,甫下車,眼前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絡繹不絕的私家車…還有星巴克和七.十一,難免有點灰。

先找睡的地方。原想住間叫「九重天」的店,但繼續逛的時候,發現了它 --

「施家民宿.茶坊」原來是九份第一家民宿,亦是九份地區第一幢三層洋樓,據說建於日佔時期的昭和初年。洗水石的外牆、和式拼湊台式的設計和格局…加上 360° 無敵半山景加海景,施太太還未帶我參觀完畢已先,心裡已敲定要今晚呆在這裡。(最緊要的,是物超所值 -- 週日至四打八折後,新台幣 1,000 有找!才不過是「九重天」的半價!) 回到最最最熱鬧的「基山街」上,已覺目眩 -- 芋圓冰、紅糟肉圓、阿婆魚丸、草仔粿…還有木履店、手作店、古玩店、咖啡、茶室…還是到「雞籠山」(基隆山)上找我的角度算了。

離開的那個清晨,竟是雨過天晴。

前往九份
1. 從台北坐「台鐵」至瑞芳站,轉小巴 825 或 827 號,或坐「泥鰍的」(共坐的計程車/的士)至九份(舊道站 / 7-11)下車。 (小巴:新台幣 15 元;的士:新台幣 50 元一位)
2. 從台北中崙乘「台汽客運」往「金瓜石」班次,於九份舊道站下車,車程約 2 小時。
3. 從台北中崙乘「台汽客運」往「瑞芳」班次,於瑞芳下車,轉小巴或「泥鰍的」至九份下車。
4. 從基隆搭乘「基隆客運」往「金瓜石」班次,於舊道站下車。
5. 從台北走高速公路 -- 八堵交流道,再走 102 縣道到瑞芳;從瑞芳橋頭走明燈路(左)上九份。

要到到的
1. 基山街(「暗街仔」):徒步的老店 / 飲食街,也有茶藝館和古玩店
2. 基隆山(「雞籠山」):可遠眺漁港、日落
3. 福山宮:依山而建的廟中廟,途中有五蕃坑、七蕃坑、八蕃坑幾道舊礦坑口
4. 豎崎路、彭園、昇平戲院:掏金熱的遺跡、最常拍攝取景的地方
5. 九份國小:九份最佳的觀景點
6. 觀海樓:另一很不錯的觀景點

要吃吃的
1. 芋圓:九份傳統小吃,一顆顆小小的,有不同顏色和味道(基本上是芋仔和蕃薯味),有 QQ(煙韌彈牙)的口感
2. 芋仔蕃薯:由芋頭及蕃薯揉的粉團炸成
3. 枝仔冰:50 年代的冰條,懷舊風味十足
4. 紅糟肉圓:粉皮半透明,餡料加了紅糟
5. 阿婆魚丸:拳頭般大,有肉餡的肉團子
6. 草仔粿:像潮式茶粿,有鹹有甜,以「阿芳」最著名

要參考的
九份之旅 http://www.ttvs.cy.edu.tw/kcc/kcc2/default.htm
九份的故事 http://www.easytravel.com.tw/action/nineportion/1.htm
九份文史工作室 http://home.pchome.com.tw/guide/chiufen9/

20070610

潮汕集居地:香港打冷秘史

到香港的潮州菜,以「打冷」的變化型面世。打冷的「冷」,讀作廣東話「毛冷」的「冷」,與潮州話「人」同音 -- 「冷」字在此只意指潮州食品。而打冷的「打」,則是指到飯店吃飯,源出宋元文史中的「打尖」、「打店」(另潮州幫中的「趙」姓,相信跟宋家皇朝的趙姓同出一源)。

不同到潮州餐館吃「九大碗」(同「九鬥碗」/「九大簋」),「打冷」比較特定吃潮州小食;與手工潮州菜不同,「打冷」比較 casual,比較平民化:在六、七十年代,「打冷」是「打工仔」另類的午市快餐(跟香港有許多潮州人聚居,加上那時家庭式潮州菜館的菜餚通常是預先煮好有關);而放工後,三五知己相約到氣氛輕鬆的潮州食店、大牌檔去「打冷」聯誼一下。


鹵水墨魚高高掛

貴為粵菜三大流派之一(另外兩派分別為廣府菜及東江菜),潮州菜當然有其獨特之處。除了潮州菜著名的潮州凍蟹、潮州粉果、清心丸綠豆爽、反沙芋(翻沙芋,即砂糖炒芋頭)等等等等之外,還有鹵水拼盤(鹵水鵝、鵝掌翼、紅腸、墨魚、豬大腸、鵝腸、山腸、珍肝…)、大眼雞、韮菜豬紅、芥菜豬肚、糯米釀豬腸、粿品(炒糕粿、無米粿、桌球粿、紅桃粿、油炸粿、沙茶粿、筍粿、韭菜粿…),伴以白粥白飯,又或水多米少的潮州粥,尤以蠔仔粥最廣為人知。


蠔餅(蠔仔餅、蠔烙)

滷味雜記

滷味(又或鹵味),是潮州一種很普遍的烹飪方式,通常用在鴨/鵝(肉、內臟亦然)、豬(尤其是豬頭皮)之上(在國內,狗肉也是食材之一)。潮洲人用蔥、南薑、桂皮(陳皮)、八角等製鹵汁,浸原隻鴨鵝(尤其是獅頭鵝)及上桌是澆汁食用,再另用紅糖、鹽、豆醬(醬油、豉油)「打鹵」上色。製成的鹵鴨鹵鵝,肉質鬆軟而肉味不失;雖然鹵鴨鹵鵝是預製,但由於上檯時會澆鹵湯,所以不會太乾身。


豬大腸、鹵水豆腐

有啥好去?

老牌潮汕集居地:九龍城、西上環一帶
創發潮州飯店 Chong Fat Chiu Chow Restaurant 九龍九龍城城南道60-62號 (852) 2383-3114
尚興潮州飯店 Shung Hing Chiu Chow Restaurant 香港上環皇后大道西37號地下 (852) 2543-7794 / (852) 2851-9022
兩興潮州海鮮飯店 Leung Hing 香港上環文咸西街32號地下 (852) 2850-6666
潮州陳勤記 Chiu Chow Chan Kan Kee 香港西環皇后大道西11號地下 (852) 2858-0033
汕頭澄海老四菜館 九龍九龍城打鼓嶺道70-72號地下 (852) 2382-6899


「打冷」大笪地:佐敦廟街、尖沙咀厚福街、旺角上海街、 砵蘭街一帶 (以前還有豉油街超舊式大排檔,可惜拆了) 還有:
金沙角大牌檔 Kam Sha Kok 新界沙田沙角村熟食亭 (852) 2647-0902
新忠記打冷小菜館 九龍紅磡寶其利街8號地下 (852) 9519-4278

專食粿品
有記茶果 新界大埔鄉事會街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潮發白米雜貨 九龍九龍城衙前塱道46號地下 (852) 2382-0555
曾記粿品 香港上環皇后街1號皇后街熟食市場 (852) 2540-6854

20070609

失禮的「」人:日本禮儀有論

在日本「週遊列國」的旅途上,唯一一次真真正正的與同鄉正面交鋒,有感而發。

下列只是出國旅行日本禮儀的小小 crash course:
第一千零一條:

您可以在車上飲食,但請勿在任何交通工具上把手提電話設至有聲模式,甚至講電話:如有需要,請到就近的手提電話亭或手提電話間。

另外數個「溫馨提示」:
1. 雖然身在異邦,但請別在公開場合態度親暱!(姑勿論人家在房間/伎町內做甚麼,但大部份日本人在公開場合也會同人保持一定距離)
2. 雖然鞠躬在當代日本社交生活已不大常見(公式社交生活/商務往來除外),但禮多總是人不怪的。鞠躬分彎腰15、30(左右)、45 同 90度,鞠得越低表示越尊重 -- 要是服務生比自己的年紀大,鞠躬不單表示欣賞其服務,更是對其輩份的一種尊重。
3. 務要衣著齊整,但不要穿齊裝運動服(日本人的睡衣!)
4. 雖然大家很興奮,但請勿在公眾場合張大口、打呵欠、大笑、大聲擤鼻涕…(最懷念的,就是日本大都會內的寧靜;他們沒有 RoadShow,夜行列車沒有車站提示;車廂內只有滾動式的新聞報道)
5. 請避免邊走邊抽煙、邊走邊吃東西
6. 日本餐室仍有「非吸煙區」和「吸煙區」的制度…雖然只是一簾之隔
7. 請勿亂丟垃圾,也請勿亂丟至不恰當的回收箱
8. 泡風呂(浴場)、湯(溫泉)時請「衣不蔽體」;請不要大驚小怪,也請不要盯著別人 -- 日本人雖然對異性(某方面)有無窮無盡的暇想,但對同性只有的「絕慾」的「暇想」。
9. 吃麵一定要大聲大聲的、大口大口的啜(Slurping noodles 是也),代表麵條很好吃,麵條即或難吃,也得啜 -- 這是對店方為您預備食物的尊重
10. 吃飯也好,吃麵也好,吃壽司刺身也好,先吃原味,再以調味 -- 這代表尊重師父的手藝;吃壽司,請用手;吃其他,請用筷。

簡單幾句,打遍天下無敵手
1. すみません(Sumimasen):不好意思,跟 sorry / excuse me 同義
2.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Arigadou-gozaimasu):謝謝 -- 短則為「ありがとう」(Arigadou)
3. 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飯前「我不客氣了」
4. ごちそうさま(Gochisousama):飯後「我吃飽了」
5. はい(Hai):「是(,我知道了)」

後記

為甚麼會寫到本篇?事源於某夜至夜行列車上,燈關了,乘客大多已睡了,在女性指定席上有幾個女生跟鐵道員理論;突然,有一女生說了一句:

「X的!」

我順勢「搭多隻魚嘴」(我順便用廣東話搭訕):

「算啦,佢講極都唔明架啦(傻瓜,你以為你日文好好咩?)」

三位女生聽到「圍外人」講廣東話,暗驚。

「你唔係日本人咩?」
「你D廣東話好『正』噃!」
「唔係呀,你真係香港人黎架?」
(Q都知好失敗 -- 一個不諳日語的「日本妹」)
一問之下,原來三位大學畢業生因嫌早前劃位的指定席對著洗手間,「太臭」,私自調位。

老天的,那來「指定席」幹啥!

其實是有對策的:
1. 無論如何,首先,「請勿離開坐位」
2. 夜行列車的特點,是過了重點駅後,幾乎只有下車而鮮有人上車(尤其是指定席)
3. 這個時間才調位,恰當得宜,而且有理…請別「留難」查票的鐵道員!

某日,從鹿兒島乘車往指宿時,被編到靠山的位子坐,而向海的位子卻空無一人;鐵路員見狀,反因Q不自動調位而「自動獻身」,顯得很不好意思呢!

最後的一千零一條誡條,請勿做失禮的 [ ] 人:
雖然是服務對象,但日本人是有首有尾的。

褪色中的回憶:巴黎咖啡店

巴黎咖啡店,誠而是香港上樓咖啡店的鼻祖。

認識巴黎咖啡店,是若干年前的一個午後 -- 那時閣樓咖啡店(香港稱之為「上樓 Cafe」)在香港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

一年後,再訪銅鑼灣渣甸街的巴黎咖啡店,已人面全非 -- 食物如是,氣氛如是。

那時,樓上咖啡店漸漸普及,大大少少的 巴黎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盛放。不知是香港一般中小企業發展的趨勢固有模式,抑或學生的錢太易掙,香港大部份的上樓咖啡店,由原本繁囂鬧市中的一片綠洲,變中小學生三五知己的另類廉價玩樂場所。不消三五七年,香港樓上咖啡店已「成熟」得可以發展一獨立聯網

自此,便鮮有造訪樓上咖啡店,除了今天 --


這間巴黎咖啡店應該是香港最大的,竟拾回昔日首次造訪的味道:由於香港的巴黎咖啡店是以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運作,所以即或叫客同名的「藍草莓窩夫夾餅」,也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款式(可能是克戟,可能是小窩夫,有可能是大窩夫…可能是冰鮮藍莓,也可能只是藍莓醬…)。雖說香港樓上咖啡店不是以吃(或飲)為先,但做到一杯燙嘴而不酸澀的招牌咖啡,也得要有一定的品質控制和堅持才成(要知道喝一杯好的廉價咖啡也不是必然的)。

希望它能真的如其「品牌形象」一樣,真的可以維持 "la plus belle avenue du monde" 的美譽(法文「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是巴黎第八區香榭麗舍(Champs-Élysées)固有的美譽)。

巴黎咖啡店 Paris Cafe / Paris Zone 8 Cafe
九龍紅磡馬頭圍道80號嘉朗豪庭1樓
(852) 2988-8778
http://www.pariscafe.com/

日本.半世外桃源之函館

[Spoiler]相片由下列「單位」獨家提供…
等轉車的期間滯在函館。


函館(はこだて),又作「箱館」,位於日本北海道南部(道南)。函館當然以其函館山夜景聞名於世(既是日本三大夜景(還有神戶長崎),亦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在步距之內的,還有元町五稜郭的箱館戰場、金森紅磚倉庫群(金森赤レンガ倉庫)和站前的函館朝市

是因寶貝傻瓜機的關係,所有食物 / 室內照片欠奉。

最難以忘懷的,還是那個函館朝市いくら亭的「朝市飯」。朝市飯並不是指朝早才能吃的飯,而是那個丼物可以盛當地魚市場(通常也是朝市)盛產的海產。來到函館,沒有理由不吃這裡盛產且用「函館限定」(醬油)製法的墨魚(いか/イカ)、いくら亭的鮭魚卵/三文魚子(いくら),和北海道盛產的海膽(うに):魚油飛瀉的魚子、肥美圓潤的海膽、剔透墨魚的爽脆…仍常在我心

在香港,暖的魚生飯實在不敢吃;在日本,暖的朝市飯實在不能不吃。

沒有照片的朝市飯,是最惹人暇想,最教人回味的。

朝市飯的官方照備考(Q吃的是ほたて三色丼(小))

いくら亭
函館市若松町9-15 函館朝市どんぶり横丁市場
0138-23-3422
http://www.hakodate-asaichi.com/ikuratei/

還要吃個鹽味拉麵:

新函館ラーメン マメさん(相信是函館市歷史最悠久的「新函館拉麵」)
函館市末広町12-3(明治館斜對面)
0138-27-8811
http://www.hakodate.ne.jp/ramen/shop/mamesan.html

啪一口文化:我的家鄉餃子


熟悉這個地段的朋友,會知道這裡有兩家打對台的「沾仔記」(離遠還有一家豪裝的「沾仔記」)。路過時,發現這裡其中一間(個人覺得不大就腳且比較遜的一間),變成「我的家鄉餃子」。

店子著實沒甚的裝潢 -- 潔白的牆身、簡單得可以的(電子)煮食爐頭、數張摺檯摺櫈…又一家庭小店。

餃子(又或角子、扁食),中國北方傳統食物之一,通常以水餃、蒸餃兩法而食。

這裡只做四款餃子,分別是韮菜、白菜、香茜和椰菜木耳:這裡的餃子皮很薄,略帶透明,竟有小許咬勁,相信是手擀的;餡的味道較淡,多菜少肉,除了熟菜有的爽外,整體的口感比較軟而無力;清清淡淡的,果真「家鄉餃子」。

最欣賞的,是手工餃子大小均稱,呈彎月形,亦有「捏福」的兆頭;「乾水」的餃子,排得整整齊齊,絕不馬虎。

名堂得意的,還有款叫「試吓先」的湯餃子(即放湯的雜錦餃子 -- 湯可選豆腐鮮魚湯或豬骨湯),還有「豬的朋友」,如果皮豬肺、豬肉丸、豬腰、豬心、豬膶、豬肚等,或者 HKD10 要一份豬雜。

我的家鄉餃子
九龍紅磡寶其利街43號地下

日本.世外桃源之釧路

北海道,或許大家只想到小樽富良野函館,但Q最想到的,還是稚內網走、釧路。

札幌旭川也該到的 -- 前者主要是因主要交通輸紐,後者是因次要輸紐+旭川拉麵!)

因行程和車程所限,是次只能到釧路一地。


釧路(くしろ) ,北海道第四大城市,位於道東(北海道東),擁有日本最大漁港之一。釧路市中心的景照,基本上可陡步前往;地標包括有幣舞橋(ぬさまいばし)、和商市場、釧路フィッシャーマンズワーフMoo(Fisherman's Wharf MOO -- 釧路漁人碼頭?)和「野外」的釧路濕原(釧路湿原)。

幣舞橋,北海道三大名橋之一,建於昭和51年,意譯自日本愛奴語(アイヌ語,日本北海道原住民的方言)的「ヌサ.オマ.イ」。因橋上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之像」而成為區內觀光景點。

不能錯過的,還是和商市場特有的「勝手飯」(勝手丼 -- 台灣蘋果日報之紹介):先在和商市場內專賣米飯的店買個飯底,之後按個人喜好到不同的店挑選新鮮的魚生或食材 -- 比一般朝市飯更便宜,更豐儉由人;換言之,是一發揮小宇宙的朝市飯。

天朗氣清的釧路,只見萬里無雲,只聞海鷗唱詠,有說不出的寫意。

清幽恬靜的光景,又可以維持多久?

20070607

梗有一間係你左近:良友快餐

抖膽說,「良友」十八區區區都有:良友不如大家樂大家食般「連鎖」得如斯高調(其實也不知良友是真連鎖定假連鎖);如家家樂一樣,它以「快靚正」的快餐食物外賣馳名。

由於良友以做外賣生意為主,店內大部份位置以廚房為主,但仍有數個「吧枱位」-- 當然不是賣弄甚麼富麗堂皇,但做到窗明几淨已經值得欣賞了。

車房快餐店 Number one 當然以煎炸小吃最耍家:炸魚柳包即叫即整即炸,雖然本小利大,但物有所值。 再者,上班時間已見絡繹不絕的人龍…不用多說,它自有吸引人的地方。

良友快餐 Leung Yau Fast Food
香港灣仔謝斐道157號
(852) 2596-0108 / (852) 2596-0504

20070606

日本.ラーメン山岡家

原本的而且確想寫寫東京上野的阿美橫丁/Ame橫丁(アメヤ橫丁),但一見下圖之物,哎…似乎我來錯了。

傍晚在青森轉夜車(詳見另文),翌晨已到札幌

在札幌,不容易迷路 -- 街道以北海道道廳及石狩支廳為中軸,東南西北以數字命名 -- 如日本人一樣,井然有序,井井有條。 (不過,還是較喜歡走香港迂迴曲折的街頭巷尾)

不知不覺,竟已走過大通公園到薄野(すすきの),想起味の三平的拉面… 可惜,是日日休。

在以為自己錯過貍面寇依(貍小路)的札幌ラーメン横丁(さっぽろラーメンよこちょう)的時候,鑽入此店 --


札幌拉麵橫丁,分「元祖ラーメン横丁」(南5条西3丁目)和「新ラーメン横丁」(南4条西3丁目),聚集了不同的拉麵小店,每一家都有獨特的湯底和口味。 以此家為例,有拉麵「味、脂、麵」的「溫度計」;按圖所見,山岡家的脂質比較高、麵比較硬身,而味道則是普羅大眾一般可以接受的味道,不算非常濃烈。

這裡的特製大醬蔥絲面(特製味噌ネギラーメン),仍是以豬骨熬出骨膠、豬油的湯為基準,配以特別調過、有不同比例的紅麵豉、白麵豉的麵豉醬做湯底(即落單即用發蛋器打勻的…還會在你面前試麵和試味!)。

拉麵黃澄澄的,略為鬈曲,亦略為粗身,且具彈性。

最深得我心的,還是那隆得高高的韮王(ネギ),果達辟味以調味的雙重果效。

日本拉麵,以北海道拉麵、喜多方拉麵和博多拉麵聞名於世,而北海道拉麵中,最出名的是札幌味噌拉麵、函館鹽味拉麵,和旭川豚骨醬油拉麵。以味道計,札幌拉麵的濃度和醇度比較高,而函館拉麵的則比較清淡…可是北海道拉麵中最著名的,還是旭川拉麵。可憾行程有變,未克一試。

後記:想去味の三平的原因,是想一試當年令北海道ラーメン在國內外發揚光大,創辦人大宮守人苦心研製的「豆醬拉面」。

ラーメン山岡家(南2条店)
札幌市中央区南2条西1丁目6-1
011-242-4636

http://www.yamaokaya.com/

味の三平
札幌市中央區南1西3大丸藤井大樓4樓
011-231-0377

來讓我監你走:玩具反斗城

從地鐵站的出口一出最近而往上的電梯,首見於此。出發囉~上到去…

當你想調頭走的時候…

發現無路可逃。

那,唯有…

繞了個大圈。

唉,跟宜家傢俬的格局轅出一轍。


也好,讓我看到這些巨型得不敢吃的棉花糖。

20070605

日本浅草神社例大祭 三社祭

即或星期天,沒有人的銀座,感覺怪怪的。

踱步至台東區的淺草(あさくさ)。想到仲見世通り走一走。
拍完這邊,望望那邊 --

原來,旅行當打游擊戰的我,碰著個浅草神社例大祭 -- 三社祭(さんじゃまつり)

淺草三社祭,為江戶三大祭(淺草三社祭、神田祭山王祭)之一,於每年5月的第三個週末舉行,歷時三日:

星期五(金曜日):大巡遊(名物大行列),浅草芸者、田楽、手古舞、白鷺の舞等在金龍山淺草寺(せんそうじ)的拝殿、神楽殿登場
星期六(土曜日):入祭日,儀式叫「氏子各町連合渡御」(うじこかくちょうれんごうとぎょ);神樂殿會有舞祭(びんざさら舞)
星期日(日曜日):各神櫃(神輿)出宮,分一の宮(東)、二の宮(西)同三の宮(南),最後在淺草神社集合,作「本社神輿各町渡御」(ほんしゃみこしかくちょうとぎょ)和「本社神輿神霊返しの儀」(ほんしゃみこしみたまがえしのぎ)神靈入宮出宮之祭


人頭湧湧的街道上,當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也有;與會者紛紛穿起江戶時代的服飾(有些下身只穿當布!),二、三十個人抬一個神輿,哼哼哈兮的,向淺草神社的方向邁進。 最後,當然擠得進表參道和雷門(風雷神門),但著實人太多,日太曬,還是趁人未散,先躲到上野去。(待續)

[三個三社祭,一個仲見世通]
http://www.sanjasama.jp/ http://www.sanja.jpn.org/ http://www.ematsuri.ne.jp/sanja/
http://www.nakamise-tu.com/

滿足,其實很簡單:五洲冰廳

舊式茶餐廳,是 Q 莫名其妙的 comfort zone -- 聽著「鏗鏗鏗鏗」的杯碟聲,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
甚麼也不想,甚麼也不用想,其實很奢侈。

不知何時,不知何解,亦不知何故,總不能對黑白淡奶漸生情愫 -- 每每把黑白淡奶沖的咖啡/奶茶/鴛鴦提到嘴邊的時候,總是在半空住了手,猶疑半刻,嘆口氣,又徐徐的把它放下來。

但從未試過對著沏得不好的茶如斯猶疑過。

是我對茶餐廳太執著吧。

又或者杯中物並不是留戀的對象吧。



瞥見水吧上架著一罐罐、活像「生招牌」般的黑白淡奶…
還是別過頭,研究玻璃門眉上洋洋灑灑的四個大字吧。
叫的「烘底鮮茄牛肉三文治」,莫名奇妙的變成「烘底鮮茄鹹牛肉三文治」,不禁噠咕: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

邊噠咕著,邊把三明治往口裡擠 --

喔,竟又不差。

鹹牛肉塗了厚厚實實的一層。同平日的鹹牛肉不同 ,它不是單調的鹹,但鹹得來鮮,鹹得來恰如其分 -- 比原本想要的純牛肉,可能來得更出色。

多士也烘得香脆,排得恭整;一口,仍覺溫脆,齒間滲出香溢的肉汁,和鮮甜的番茄汁,已覺滿足。

吃,不一定要矜,也不一定要貴 -- 有時,清茶淡飯可能來得更合適,更愜意。

人,其實很容易滿足。

五洲冰廳
九龍荃灣大河道97號地下
(852) 2492-3951

20070604

日本.銀座和楽

似乎跟東京的美食無緣 -- 逗留在東京的半個星期天,想去的兩店均休息。

星期天的銀座異常寧靜。找吃的,但又不想找些香港店名有的;原看中了「玉寿司」,但見是任食放題(不是對「任食放題」有成見,只是我一定吃不消!);看看對面…

甫進內,比劃著想要英文的餐牌,但他們不單沒有英語菜單之餘,更不諳英語 -- 反而打了支強心針,膽搏膽一試!

傻人有傻福,是日有食神:

並沒有要「出名」的蠔,卻要了「なごみ御膳」(1,365 Yen/HKD 110):其實事前並不知道有甚麼在裡面 --「數量限定」兼製作需時外,且似乎是季節限定的。

なごみ御膳跟一般日本料理一樣,依次有:

先付(先付け):「蛋豆腐」或香港叫的「玉子豆腐」;以醬汁佐食,質感比較黏,不大像蒸蛋。
前菜(お造り):是蘿蔔茸加煸乾的魚片,再加點鮭魚卵作點綴。
生魚片(向付):是日的是鯖魚,但更愛山葵(ワサビ)外蘸食的紅蓼/狗尾巴花(紅立て?)。 先碗:湯(味噌汁)
主菜/燒物(焼き物):是照燒汁烤魚 -- 魚烤得剛好,肉不乾且層次分明;汁甜中帶鹹,恰到好處。
御飯(ご飯) :極喜歡上面的昆布(こぶ/コンブ)!
醋物(酢の物):是青菜、小魚等。
甜點(香物) :是黑糖、紅豆加糯米糍/年糕(餅/もち) -- 糯米糍實在太黏口了!(且十分甜!)

可是,最喜歡的是它的沖漬け(おきづけ):是魷魚、日本酒加醬油弄成的漬物(つけもの)-- 魷魚柔滑,酒香十足!

事後翻了翻資料,和樂除以生蠔起家外,它的懷石料理(懐石料理)也很馳名。

銀座和楽 Oyster & Japanese Dining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5-8-20 銀座コアB2
03-5568-2210
http://www.akiji.co.jp/food/ginzafood.html

也一記想吃的兩店:

銀座久兵衛(備受日本政治家、文人愛戴)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8-7-6
03-3571-6523
http://www.kyubey.jp/index_e.html

銀座新富寿司(戰前新橋新富壽司)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5-9-17
03-3571-3456
http://www.ginza.jp/shintomi/

20070603

週日主場:洲際酒店大堂酒廊

老實說,它已取締了我心中未裝修前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快船廊(平日早餐)或 Chinnery Bar(除夕夜的 High Tea)的地位:不是因這裡的食物好吃,不是因這裡的服務週到,只因快樂的回應回憶太多,失落的回憶太少。


這個黃昏,很美。

香港洲際酒店大堂酒廊 Intercontinental Hotel Hong Kong Lobby Lounge
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洲際酒店
(852) 2721-1211

20070602

日本.おたる政寿司本店

喜歡閒日早上的小樽 -- 涼風習習,萬里無人。
踱步至小樽寿司屋通り,想起一位我尊敬的友人喜歡的海膽飯,便來了這裡。


「政壽司」誠然是小樽地標之一(不過,個人覺得運河旁的おたる政寿司ぜん庵店的建築更加 impressive)貴為「小樽壽司屋通協會」(即壽司屋通的前身)之首,再介紹多了一隻字都無謂。

甫進內,當然受到日本人最傳統的招呼禮遇和厚待。被領到カウンター(counter)-- 壽司吧的主管熱情的召我到他面前坐下。

我並沒有要最多人要的「特上政壽司(3,800 Yen/HKD 300)」,要了くどうさん(還是先生(せんせい)?)介紹、當造的こぼねうに入り十貫握り(2,800 Yen/HKD 240),即以小骨海膽(こぼねうに)作主打的套餐,累計有:鮪魚/吞拿魚(中とろ)、北寄貝(ほっき)、毛蟹(けがに)長腳蟹(ずわい)、比目魚(ひらめ)、鮭魚卵/三文魚子(いくら)、鮭魚/三文魚(サーモン)、帆立(ほたて)、伊勢海老/甜蝦(せえび)和墨魚(いか)。

沒有蘸醬油、「醬爆」的海膽壽司,甘腴的口感,仍歷歷在目 -- 至少它令我事後吃其他海膽只覺得「削」(直至遇上函館朝市いくら亭)!

三文魚子和比目魚是教我失望的 -- 魚子多還多,但給不到我圓潤、滿足的口感(又是直至遇上函館朝市的いくら亭);儘管くどうさん已經挑了又挑,但比目魚的筋腱仍去不清,「美中不足」。

鄰座的食客,先要了幾樣刺身,再要了燒大黑鮪魚(トーロ)壽司 -- 單看 くどうさん用火槍在我面前燒那肥美的 Toro,已有說不出的快感…但還不及事後那食客要的生黑北寄貝(還在動!)的壽司!!

可惜鯨吞「十貫」老早把五臟腑「暫時擴建」了 -- 要不一定鯨吞トーロ和那即開的黑北寄貝。

最惹笑的,還不過くどうさん到最後最後 -- 如其他跟我交過手的日本人一樣 -- 驚現這個小妮子不單不是日本人,更不諳日語!

其實小妮子一直只用指頭、點頭和「はい」對答 :P

(事後他不斷的格格格格格地笑笑笑笑笑…)

這才是真正的「街頭行騙」!

おたる政寿司本店
北海道小樽市花園 1-1-1
0134-23-0111
http://www.masazushi.com/

20070601

Love Potion @ Nine Portion

[For Chinese version please click here / 中文版請按此]

I guess it's the only place I'd be interested in my stay in Taipei and in Taiwan.

As a little town in the Northeast of Taipei Province, Jioufen(九份) shares an exceptional seaview as well as hillside landscape.

Jioufen literally means "nine portions" in Chinese; the place is named after nine families stayed in that place. In the past, Jioufen was infamous of gold digging, which had been named as "Little Hong Kong". The place is now revived by the recent Chinese media coverage because of its exotic environment.

I'd never imagine I could dwell in such a place in Jioufen.

Si's House and Teahouse is the first "minsu" ("family-owned guesthouse" in Chinese, a Taiwanese popular hostelry style) in Jioufen; it is also the first Baroque-style house, with a 360-degree seaview, in the area. With owners' heartly creative design, rooms are now decorated in a melange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and modern Chinese style.

Si's welcomes both single traveler and multiple travelers, where both private suites and rooms with shared bathrooms are available.

[How To]
After getting off at Ruifang Train Station from Taipei, take 825 or 827 minibus to the center of Jiufen. Walk through the most popular alley of street market, and we are on the way after turning your forth corner.

Si's House and Teahouse
No. 106-3, Ji Shan St., Jiufen,
Ruifang Town, Taipei Province, Taiwan
(886)09-37051657
(886)02-24969357
http://jiufen.myweb.hinet.net/